德魯克經典五問:聽聽別人,看看自己
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. 德魯克在1999年就提出21世紀領導人將由管理別人轉向管理好自己。古往今來,任何一位偉大人物都無不是管理好自己的典范,好的自我管理者必須回答五個問題:
1. 我是誰?什么是我的優勢?我的價值觀是什么?
2. 我在哪里工作?我屬于誰?是決策者,參與者,還是執行者?
3. 我應做什么?我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4. 我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5. 我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
杉杉執行總裁胡海平心中的德魯克五問
1. 我是誰?什么是我的優勢?我的價值觀是什么?
我是一個企業人。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我跟同齡人比最大的優勢。我出身貧寒,我時刻牢牢記住自己是靠共產黨讀的書,這使我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,以及感恩之心。少年時代的貧寒造就了我堅韌不拔的毅力,也造就了我不屈不撓的性格,任何困難對我來說都不算困難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
我的價值觀是希望我的存在能夠為社會帶來增值,我的存在能夠讓周圍的人感到愉快并且帶來實惠、帶來利益。
2. 我在哪里工作?我屬于誰?是決策者?參與者?還是執行者?
我在杉杉控股工作,我的位置是執行總裁,是執行者。但我又是股東之一,所以我也是一個決策者,我處于決策和執行兩者之間。
3. 我應做什么?我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我應該把我所在的企業經營好,讓我們的員工能夠安居樂業,能向國家納更多的稅。 我努力勤奮地工作,注重方法、注重過程、心態平和。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在企業創業、企業管理方面有一些獨特的見解,或者有一些理論性的東西能夠給別人以啟發。
4. 我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我首先是起到一個協調的責任,第二是展現自我,如果你沒有能力,自然贏不到社會對你的尊重,也無法承擔企業的責任、社會的責任。
5. 我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
我的后半生目標是讓我所在的企業能夠成為國際一流的企業,在某些領域成為國際單打冠軍,成為讓大家尊重的一家企業,個人作為主要的一個成員,也能夠成為被社會尊重的一個人,同時家庭生活、人際關系和工作都更加和諧。為實現上述目標,首先要組建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,要有寬闊的胸懷,要引進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才并肩作戰。
東軟總裁劉積仁心中的五問
1、 你是誰?什么是你的優勢?你的價值觀是什么?
劉積仁:我是完成一個使命的組織者;將各種內部、外部的資源組合形成一個生態系統;構造和諧,通過系統的成功表現自己的價值。
2、 你在哪里工作?你屬于誰?是決策者,參與者,還是執行者?
劉積仁:我屬于員工、投資者和社會;是決策者,也是執行的推動者和參與者。
3、 你應做什么?你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劉積仁: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找到發展的方向,并找到執行者;我的工作是讓執行者更成功、更有效率,并創造他們工作成功的環境。
4、 你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劉積仁:創造好的企業文化,構造和諧的人際關系,提升工作的效率。
5、 你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
劉積仁:為更多的人架設表演的舞臺,使企業得到員工、投資者和社會的信任和尊重。
伊利總裁潘剛心中的五問:
1、 我是誰?什么是我的優勢?我的價值觀是什么?
潘 剛:我是惟一一家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的董事長,對于行業的了解程度、對于事業的理解深度,可能是我最明顯的優勢。存在,就要讓別人受益,是我的核心價值觀。
2、 我在哪里工作?我屬于誰?是決策者?參與者還是執行者?
潘 剛:我在一個創造健康的領域里工作。我自己的感情首先屬于家庭,而所有價值都屬于這個特定時代。在公司我是持續發展的主力決策者,在行業我是創造健康的主流推動者和參與者,而在奧運我是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執行者。
3、 我應做什么?我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潘 剛:不斷尋找最能與自然和社會相融共生的發展之道,不僅對今天牛奶消費者的健康負責,同時也對地球明天的健康負責。我始終建設一個讓別人快樂做事并創造價值最大化的企業,創造一個對社會對消費者始終負責任的企業。
4、 我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潘 剛:我很希望自己能夠角色簡單化,在內部做一個好教練,與團隊直通未來;對外部做一個好講師,和社會共同分享先進的健康理念。
5、 我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
潘 剛:未來,我會一直追求“登高莫問頂,途中耳目新”的心境。
Linksys總裁曹英偉心中的五問
1、我是誰?什么是我的優勢?我的價值觀是什么?
曹英偉:我很清楚我是誰!我小時候念過四書五經,受的是很傳統的教育。到美國之后,這個國家給我的震撼很大。我到費城去看他們的獨立宣言,里面說,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個人的快樂,快樂很重要。文化帶來的價值觀改變,職業生涯中發生的改變更大。我不太關注別人怎么看我。中國人的價值觀是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,但是我覺得,我只要對自己和周遭有些影響就好了。每個人都做到這一點,就天下太平了。我的價值觀是中西合璧,并且更西方一點。跟我們的公司文化很像。我的優勢是對兩種文化的把握,我也會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東西。東方人比較實際。西方人更為理想化。西方人認為這個世界不是黑就是白,我有時開玩笑說:不對,中間還有亞洲人呢(黃種人)。中國人更中庸。
2、我在哪里工作?我屬于誰?是決策者?參與者還是執行者?
曹英偉:這三個我都是。幾天前跟我們思科首席技術官一起開車,錢伯斯給他打電話。因為美國一個銀行用思科的產品死機了,很糟糕。CTO跟錢伯斯詳細解釋了這套系統。然后錢伯斯親自給客戶打電話道歉……其實你看。每個管理者要負的責任是一樣的,要擔任各種角色,包括:決策、參與、執行。
3、我應做什么?我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曹英偉:我應做的我想是能對另1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。前幾天我跟一個朋友談他的公司,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給了他一些意見,因為我能看到后面3步棋。我對他產生了影響,這對我就夠了。我在臺灣復旦高中上學的時候,有一天我的校長在早操上講話,他說如果這五、六千人中有一個能成大事、做一些大影響的事他就很高興。當時覺得這個校長希望也太小了?,F在我感覺到,他說得很對。想成大事不容易。我將來想教書。如果能對一兩個人產生影響,那將是多么棒的事??!
4、我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曹英偉:我沒有責任。我追求個人的快樂。每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,我就對自己負責。 5、我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 曹英偉:做一些有影響力的事情。享受我的生活。我希望能在中國教書?,F在在中國的MBA課程里沒有關于創業的課?,F在的MBA都是給經理人上的。美國很多大學就有關于創業的課,我在南加州大學也講過這類課程。我很希望能為中國的商學院教育有所貢獻。
阿里巴巴總裁衛哲心中的五問
1、我是誰?什么是我的優勢?我的價值觀是什么?
衛哲:我是平凡的普通人,悟性是我的優勢,真誠待人是我的價值觀。
2、我在哪里工作?我屬于誰?是決策者?參與者還是執行者?
衛哲:我在阿里巴巴為實現打造中國的世界級企業的夢想工作。我屬于我的家庭和團隊。我是參與者,也是執行者,也是決策者。
3、我應做什么?我如何工作?會有什么貢獻?
衛哲:定戰略,建團隊,理流程。
4、我在人際關系上承擔什么責任?
衛哲:傾聽,平衡。
5、我的后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?
衛哲:回到校園,商務教學。